3月底,加拿大第18任總理Brian Mulroney呼籲加拿大人接受他提議的“新國家政策”,將使加拿大在本世紀末實現人口1億的目標:“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口來鞏固國家內部力量、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以及我們在國際上的影響。”
Brian Mulroney承認,想要在75年的時間裏把國家人口增加到6000萬以上,盡管挑戰性頗高,但卻具有裏程碑式的歷史意義。要知道,加拿大花了150多年才實現了3800萬人口,如按照目前計劃,則是時長減半了,人口要翻倍。所以,要想在21世紀末實現這個人口1億的目標,必須擴大國家政治和民眾意願。
2019年的一場COVID-19大流行不但限制了海外人才的引進,且有許多打算移民加拿大的朋友也只能望而卻步。隨著病毒疫苗的到來和疫情的逐漸消逝,加拿大政府將在接下來的幾年,大力填補勞動力市場的空缺,那麽問題是:加拿大將如何推進該動議?有多少人可以留下?突破1億人口是否現實?
加拿大將如何推進該計劃?
通常,政府會按照程序提出一份關於人口問題的白皮書,隨後由國會委員會在全國各地發布消息、鼓勵討論、建立勢頭,並收集反對或批判性意見。在理想情況下,加拿大聯邦自由黨和其反對黨都應該通過國會參、眾兩院的投票,來表達對快速增長人口的支持。
(科普部分:白皮書是由聯邦政府提出重大政策建議的一份文件。在與專家、省級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磋商後,如果能得到足夠的支持,該份白皮書將轉為實質性政策,未來的政府無論黨派立場如何,都將執行該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白皮書的批判性考量可能比其本身更為重要。加拿大於1969年推出了一份具有嚴重缺陷的白皮書,雖然其出發點和本質上是鼓勵當地原住民融入現代普羅大眾,但卻反而催生了原住民激進主義。
我們舉一個正面例子:加拿大於1967年出臺了一份關於無歧視移民的白皮書,提議消除種族障礙以更好地接納新移民。就在那年,時任加拿大第14任總理的Lester B. Pearson和其執政黨便由此發明了時至今日還在運用的移民積分系統(Points-Based System),僅根據移民申請人與國家所期望的匹配程度來進行評分(年齡、學歷、工作經驗、個人能力等)。這種無種族歧視的移民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加拿大主流黨派政府的歡迎,也正是因為加拿大的包容性和多樣性,使其在短時間內成為移民大國。
加拿大突破1億人口是否現實?
關於加拿大是否能真的在75年間實現1億人口目標,我們先來簡單看看幾項數據:
- 加拿大在2009~2019年間的年平均人口增長率不到1.12%,大約每年增加35~40萬人口。
- 加拿大作為移民目的地的吸引力在過去20年裏不斷上升,在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期間,共有28.4萬人移民至此。因疫情原因,加拿大在2020年僅迎來18.4萬移民,比2019年同時期減少了近一半,為1998年以來新移民增長率最低的年份。
- 自2016年以來,海外移民帶來的人口增長占加拿大總人口增長的3/4以上,2019年新移民帶來的人口增長比例達到85.7%。
根據以上數據可大致推算,如果要在75年間增加6000萬人口,那麽加拿大平均每年人口必須增加80萬,相當於將目前人口增長翻倍。如果我們按照平均新移民人口增長占加拿大總人口增長的80%(保守估計)來算,那麽加拿大每年的新移民需要達到64萬。
自1867年以來,加拿大只有5次成功接收超過30萬新移民,1913年的40.1萬新移民為最高紀錄於也是僅有的一次突破40萬關口(占當時人口的5%以上)!目前加拿大移民占其人口的0.9%,而如果按照5%來計算的話,則相當於200萬新移民。
2020年10月30日,加拿大移民部(IRCC)根據本國《移民及難民保護法IRPA》第94(1)條例,推出《2021-2023年移民水平計劃》,制定未來3年移民人口水平123.3萬,平均每年迎接41.1萬新移民,大約占加拿大全部人口的1%之多。盡管加拿大肯定會在未來再次提高移民水平,但是一次性躍至60萬以上的可能性不高,而且加拿大是否能在每年達到制定的水平線還未能可知。
結語
總得來說,加拿大實現人口1億的最大障礙可能不是內部阻力,而是可獲得的移民數量。不論該目標是否能兌現,加拿大想要大量新移民的意願和野心已經昭然若揭。而疫情期間聯邦政府針對移民、勞工、學生,以及家庭等所做出的臨時項目調整,也間接說明了加拿大正在為以後迎接新移民做著準備。
接下來的幾年中,加拿大聯邦政府放寬移民政策的可能性頗大。不僅如此,加拿大移民項目多(不同通道針對不同情況)、成本低、審理時長短,而且成功幾率更是相對高於其他熱門移民理想地。例如,美國特朗普時期移民政策的縮緊大幅度打消了當地留學生定居美國的念頭,而新任總統拜登想要重新制定或推動新移民政策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從長遠來看,有移民意願的朋友不妨將眼光轉向加拿大,說不定在美國新政策到來之際,就已經成功拿到加拿大的楓葉卡了呢。